當感性遇上浪漫
符號世代
符號跟感性浪漫有甚麼關係?為甚麼這篇會被歸入到「當感性遇上浪漫」系列?
怎會沒關係?試畫個紅心,人人知你在說愛。你的愛侶恨不得你每個小時給她/他來個紅心,勝過千言萬語。誰個想花時間去看長篇大論的文字?紅心就是愛的符號。不知何時,符號居然還成了快餐式思想。
符號不止傳意快,而且簡明。亮出個 Valentino 手袋,人家就知道我有財富有品味。噫,你不這麽想?這是你另類,抗拒名牌,不是自卑就是反潮流。眾人皆知, Valentino ,還有好多名牌,都是又貴又好的東西。說實在的,這就是個地位、身份和品味的標誌。手戴鑽石金勞,男士的腰也好像會挺得直直的。我試過有次在中環區某書店買了幾本畫冊,重得不得了,店員祇給我一個膠袋。掃卡簽單,亮出墨水筆,店長立刻跑過來,給我將書分到兩包,每包用上兩個膠袋。原來墨水筆還真管用,不過要去到西德 Pelikan 的 Toledo M900 這種限量級數的墨水筆。怕沒人識貨,三四成價錢買桿通行的名牌:白雪蓋峰標誌的萬寶龍,這都還可以,廣為人知嘛;不過像早三十年前流行的鑽石筆夾都彭筆(當然是玻璃仿鑽石),這種過時多年的東西就光芒難再了。
說來說去,都好像在說名牌。怎不是?名牌本身就是個符號,天下皆知的符號。其實符號這東西,老早已經有人研究它的影響力了。不要小看一個符號,它的力量是遠遠超乎一般人日常所識。其中最厲害的,是它的簡單而直接的特性。你不會有心機聽我長篇大論的說道理,但我一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卻能令你以為你已經知道全部道理。廣告商早已知道這個,而且技巧的用上了千百回。錢嘛,誰個不想要?政治家甚至政權,更不能不用這個。你要搞環保,不能默默的自己實行。要搞得大,就先要組織一個團體,那就是個符號。人家未必知道你做的是甚麼,但一聽是環保團體,心裡就會產生共鳴。所以,投其所好是運用符號的第一大前提。投其所好能省時省力,而且不著痕跡的讓受者自己去完善符號裡面的內容,多好。舉個例說,這唇膏系列,名叫「魅力系列之紅唇麗影」,另一線則是「性感系列之午夜誘惑」。看,還未看到人家的照片和實物,心裡已對產品起了幻想。這又難怪,名字也是符號,也有著暗示、引導,甚至是指導的能力。總不見得會對「2020年最新系列之彩紅色系唇膏」有甚麼遐想吧。
容易被符號牽引的族群,該是懶思考、甚至是不會思考的人。簡簡單單的幾隻字,一聽就明,又說到自己心裡去,這有甚麼不好?這些人自己也不就日日夜夜都浸淫在大量的符號中,自己亦反反覆覆的使用著這些東西。符號雖然簡明,但不一定可以準確示意,而且往往因將就簡單直接而失之於深入詳盡,難怪世界是急速的變得愈來愈含糊。
世界愈來愈含糊,用符號的人就愈來愈猖獗。當然喇,這麽容易就可以牽動甚至領導群眾,誰人會放棄這本小利大的生意。
符號幾乎無處不在,而人亦不知不覺間被它影響。當你看到巴士車身廣告上那個補習天皇的照片時,想想自己有否被他雙手交在胸前的這個滿是權威的模樣牽動了。不過,揀錯補習社還是事小,好似時代雜誌那樣,刻意捧某某人出來做「風雲人物」,今年位北歐學生妹妹,指成年人在環保上的行為是偽善,因而挺身而起,以身作則堅持環保,給社會很大的影響。但雜誌社選出了這個人來當風雲人物,背後有甚麼隱形的意識?為甚麼是她而不是別的人當選?沒幾多人會深思這問題,是不是被人暗裡灌輸了甚麼意識或思想也沒人在意,知道誰當選便是了。所以,我說這就是個符號世代,管是甚麼,總之是不要思考,快速接收,快速傳播,而且是傳播再傳播。
為甚麼那國將某法案稱為「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而中方則稱之「新彊人權政策法案」?兩個政權打出兩種不同的符號。很明顯的,一方是要將問題打造成種族問題。好,單看一個符號沒得到闊面的圖像,再看新聞報導,維吾爾人權問題不是起於今天昨天,反是早已成了傳媒報導的熱門話題。但有多少則新聞報導政策是獲得穆斯林國家支持?不怪不怪,明白符號是人製造出來的,是人揀選傳播的,這就見怪不怪了。另一方面,且不說沒牽涉入這法案且又沒有受到法案影響的國家和地方,還不是適時的在新聞上接收著「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這種暗示著種族歧視而來的符號?知否,這背後還可以有更深層的含義。
再說個符號的悲哀:故事「天鵝湖」中有公主被妖法變成天鵝,後來皇子更被黑天鵝迷惑……,故事耳熟能詳,我不再詳述。祇是,為甚麼公主被變成白天鵝而不是黑天鵝?為甚麼後來的天鵝又是黑的而不是白的呢?還不是作者運用「符號」來牽引讀者的思想和情緒。黑,從來都是代表著罪惡死亡,甚麼東西一旦被冠上黑帽就必定是壞東西,且看俗語「黑狗偷食白狗當災」,怎不將之說成白狗偷食黑狗當災?因為「黑」是個強符號,不必說明,人人皆懂。問題是誰去指定誰是黑的。
要說哪家黑哪家白,就得拿出些事件來做證。這個容易,一是真有其事,二是令你相信。看過莫奈畫作的人都驚嘆莫奈把睡蓮畫得那麼的美那麼的傳神。試過在近距離(例如一呎左右)觀看莫奈的睡蓮未?又或者在書本上看高倍放大的截圖?你能看到睡蓮麽?莫奈的睡蓮沒細節,但因你心有所動,睡蓮於是就生在你心。藝術絕對可以如此。不過,要證明1+1=2,莫奈這手法這就行不通。
要證明,就一定要舉列事實。要明辯,也要舉理據。不過,不思考的人是沒這能力的。他們的回應是:「難道你信這個?」這些人沒有思考過問題,他們祇會否定對方而不會跟對方進行溝通或討論;他們腦子裡,祇有一堆他自己接收回來的符號,而他對他接收所得是少有經過過濾的,他們不覺得有此必要,他們覺得自己早已走在正路上,可惜他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問題。再說那些補習天皇的照片,哪個不是雙手繞在胸前,雙眼斜翹上方?明白了嗎?這就是專家給群眾製造的符號。符號的學問,還不是一般群眾可想像到的。
社會上充斥著無數的符號。誰掌握符號平台,誰懂製造符號,誰就獲得群眾。當然,有一個符號是所有人都不接受的,這就是「蠢」。不過,祇有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才能洞悉自己的蠢。愈覺得自己英明正義,愈認為自己沒可能錯的人,就愈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愈是容易犯了錯也不自知。當然,不知錯也就不會認錯,更不會去改。久之,近類相聚,就形成所謂的「陣營」或「群組」。
為甚麼人不肯用心聽他人說話?為甚麼人不願去跟人交流討論?也不是沒原因,而且原因也是來自符號:在一般人心中,靜靜的用心的聽對方說話,這是代表自己不懂,甚至是自己理虧的符號。「我是對的,你要聽。你說的是錯的,我不聽。」這樣的一個「自我形象」符號,才是他們心中嚮往的符號啊。
或許,當人肯放下自己的一切,靜靜的坐下來全盤思考一下,一次不夠就兩次三之,一日不夠就兩日三日,當對符號有些理解時,這就可能看到,在烈日當頭的正午,居然有人是沒有影子的。那些,就是「製造某種符號」的人。
註:「沒有影子的人」,就是那些在他身上應該出現某些現象,但這些現象卻總不出現,就是這樣的人。比方說,有人老是跟著你,對你說他口渴,你給他水,他喝完卻不離開,反是繼續跟著你……。本就兩不相識,應該離開而不離開,這就像烈日之下沒影子,極度不合理,肯思考的怎會不知當中必有別情?
或有辯護說,可能這人肚子餓,想你再給他食物?唉,反正是假設性的問題,閣下如愛思考,那就不用我多說。閣下不喜歡從這方向去思考,那我也不用多說。如果閣下覺得這不用思考,從開始就是我搞錯了,那我更不用多說。
也有個符號叫做「你死你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