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攝影漫談

  

  041120124327.jpg  

  

  

  這樣好嗎?  「光線不對」續篇

  

  朋友問我為甚麼光線不對」這篇歸類到「當感性遇上浪漫」的分類去。

  

  說來慚愧,其實這是我心中的陰影。每次說到攝影,我總怕表達不夠清晰教人誤解,又怕惹來爭拗;更怕朋友以為我自大,扮前輩高舉自己。總之,一寫甚麼藝術啦教育啦,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所以我才低調地光線不對」這篇歸類到「當感性遇上浪漫」這分類去。朋友說:「但我愛看你寫攝影。」我回道:「那我直接說給你聽好了。省得又打字又惹麻煩。」

  

  但我還是愛寫攝影,總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帶給人:相識的人,相知的人,不相識的人……一點點不同的方向。

  

  很多朋友說我的攝影有很濃烈的個人味道。提到這個,我倒在文字裡看到不少攝影人說要追求自己的風格。我不知道他們用甚麼方法來達成這目標;於我,風格就是品格和情懷的結合體。追求風格,建立風格,這是多麼流於皮相的心態。這就好比以為穿一身古服就可以散發一身古代人的儒雅一般。其實時下人對攝影沒去思考沒去深究,一按快門十之八九都可以有相見人,多拍靚相不是更好嗎?幹麼要花時間去思考深究?我在這裡不便回答這問題,一說又是一萬幾千字。我想借幅照片來表達我對攝影的感覺。

  

  不知是否出身平凡低俗,常見於路旁及陽台的簕杜鵑很少成為攝影人拍攝對象。有日我拍下了這照片,還是用幾年前的手機拍的,畫面質素勉強,但這照片卻甚為鍾愛。無它,這畫面拍下了當時的味道。我不是在說風格,也不是要談技術。我要說的是,攝影者要拍攝的是甚麼。很多手拿相機的朋友還沒想過自己要拍攝的是甚麼,他們祇是直覺覺得要拍出好的照片。

  

  沒想過要拍攝的是甚麼,卻想拍出好的照片。難啊!年資較深的影友也有借用攝影比賽的評審標準來作拍攝的指引,但是,作過曲的朋友都知道和音正確並不代表音樂感人,寫詩的朋友也明白合平仄合格律也並不一定能有詩意,攝影比賽的評審標準對攝影人當能有些幫助,但終歸仍離開攝影的終極甚遠。要理解這點,且讓我們來看一首漢朝樂府: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全詩共三十五字,如用小學老師批閱學生文章的角度看,這詩用字重複,句句都有「蓮」字,而「魚戲」就用上五次「蓮葉」更用上六次魚戲、蓮葉四字為數合共二十二字,佔全詩篇幅百分之六十以上;再者,詩句結構也極盡重複,一句「魚戲蓮葉」,在七句的詩中用上五次,用字造句單調而且重複,套用一句香港俗語:真是「想唔肥 (fail) 都幾難」。不過,這卻是篇佳作。以此例看,這道理其實不難明白,我們不該用批改小學生作文的標準來評詩,同樣的,我們也不宜用攝影比賽的評審標準來理解攝影。說白的,攝影比賽的評審標準並不是攝影的金科玉律,它祇是一些技術指標,好給評審員們行個方便,也減輕各評審員間意見分歧的一個手段而已。可惜的是,在攝影圈裡,明白這點的影友每被視作異類。是以,香港攝影圈中充斥著流於皮相的畫面。每想及此,心中慼然。

  

  在斜陽裡的一朵小花,在眾多的花朵間,你默默無言。天若有情天亦老。

  

  斜陽半映,這樣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1001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