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性遇上浪漫

        

        黃金            比例

        

        好友行山時拍了些照片,趁著茶聚展示予我欣賞。

        

        科技進步真好,三四十年前數十人中才會有一人擁有可換鏡頭的相機,如今影人成行成市,手上沒有攝影器材的人幾乎變成怪物。朋友愛藝術,很早時已擁有一部不錯的傻瓜機,去年更上一層,買了部不錯的可換鏡頭的機種,掀開了攝影的新頁。朋友每次有新作,或多或少都會傳給我看,不過我較少回應,因為心知自己的攝影不入主流。不過今次看朋友拍的影象,還是在構圖上說了自己的感覺。

        

        我對朋友說了些甚麼並不重要,倒是朋友回答我的話卻令我心有所思。朋友說:「為甚麼構圖符合黃金比例才覺美?那麼攝影時是否要跟黃金比例去構圖?這樣會不會太死板?」朋友的話使我想起雅虎時代我寫的一篇 “ 忍把黄金作爛銅  ” 。黃金比例已是老話,我已無餘力再寫。不過從朋友的話可以得知,現時影人只顧創新,對基本功夫不屑一顧不特止,更妄語胡言去貶低黃金比例的價值,其實最終是因為這些人根本沒好好用功去理解黃金比例,致令這些人每每被迫要避開黃金比例不談,而最佳的歪理就是將黃金比例壓打成創作的枷鎖。

        

        我與朋友相交多年,但卻沒有在攝影上有過甚麼深入交流。我雖然希望朋友能在我身上學到一些不容易在別處學得到的東西,但萬事起頭難,今次說到黃金比例這個被一般影人視為 “ 高難度 ” 課題,則更是難上加難,不過也被我用音樂裡的 “ 大三和弦結構 ” 解釋了視覺上的 “ 黃金比例 ” 的數學特性跟人的心理狀態之間的關係。要我這老人家能人所不能,來次別出心裁的特别講授,朋友算是第一人。

        

        可惜。坊間仍有千千百百影友深信黃金比例是個枷鎖而不肯去認識這個大寶藏,也沒有這機緣去跟隨有實學的老師,可惜啊!懂了,用不用只在於心,但懂不懂則在於腦。冇腦就去講心,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肆意妄為,即想到乜就做乜。這也沒甚麼問題,反正這不是我的所為,他人有腦冇腦與我何干?黃金比例,只是個數學比例,有人從中煉出黃金,有人視為畏途,這是各人造化不同,只此而已。

        

        其實甚麼才是真正的枷鎖?短視,窄視,定視,弱視。短視,即只看距離自己最近的;窄視,就是目光狹隘,看一不看二,看二不看三;定視是不看別門別派,眼中只有自己思維裡面的;而弱視就是眼底的影像不清晰,事事只得個模糊輪廓。這四視鎖住的,是影人的腦,是影人的心。如果影人肯用一兩個晚上去看看以前的藝術家如何將黃金比例消化在自己的作品中,那麼,影人對畫面的理解一定會有所改觀。

        

        不過,世事又怎會是如此理想?就算是股票人常掛嘴邊的五十天移動平均線,他們也不會有心去了解當中含義。知道賺或蝕不就够了嗎?影人不去了解黃金比例,他們拍出來的一樣大有人 like ,這又何必再去在黃金比例這問題上自尋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1001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