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性遇上浪漫
何價
很久沒到唱片店去逛了。趁昨日路過某區,走進相熟的唱片店,結果是破小財大收獲,一百四十元買了套卡拉揚/柏林管弦樂團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
可能是近年世界經濟不景,又或是古典音樂市場嚴重萎縮,好些古典音樂唱片套裝的價錢已有低至平均每片唱片二十元以下。就說這套卡拉揚,一套八張唱片,售價竟低至一百四十元,平均每片十九元。這套唱片價格雖低,但唱片的內容卻一點也不低,其中有樂界推崇為名片中的名片的馬勒第九、奧涅格的第二和第三、普羅哥非耶夫的第一和第二;其他曲目還有卡拉揚拿手的西貝流士和 R 史特勞斯,還有樂迷非常喜愛的貝多芬第九和歌劇間奏曲。說句重語氣的話,雖然不是所有樂迷都喜歡卡拉揚,但他的馬勒第九和奧涅格,可說是西方古典音樂唱片中的文化瑰寶。一套這樣的卡拉揚祇售一百四十元,這是音樂文化的喜訊還是哀歌?
與卡拉揚這套唱片相同的例子還真不少,我等待蘇堤指揮的華格納指環多年,偏是 Decca 視這套唱片為鎮山寶(其實也是古典唱片史上的一大瑰寶),怎麼說也沒計劃推出中價或平價版。直到幾個月前我才驚見這盒其貌不揚的東西靜靜地躺在唱片店玻璃櫃內邊角,一問價錢,一套十六張唱片的蘇堤指環,竟然祇售二百八十元!
價錢能代表些甚麼?或許反過來問,文化值多少錢?人們名車豪宅,華衣美食,旅遊享樂,這是可見的社會富裕。但這不是社會的文化。有多少人家裡有套像樣的音響和基本的唱片收藏?有多少人家裡有個書櫃裝有國學藝術哲學書籍?有多少人家裡……?一個社會沒文化,不是因為文化叫價太高,人們買不起。一個社會沒文化,是因為人們看不見文化,即是看見了,人們也看不起它。我床頭的詩學、畫論、音樂等等的書都是所值無幾的東西,不過,論其內容,價值就難以計算囉。
唏,感覺得到就是了,毋須計較何價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