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性遇上浪漫

        

        IMG_20170612_000110.jpg  

        

        消失中的民族工藝

        

        某日網上流連,看見一篇網誌提到廣西某地方的 “ 富有少數民族色彩的背包和手袋 ” ,網誌還附有店上貨品的 “ 大合照 ” 。看完這篇網誌,我心中感觸萬千。我是足不出戶的 “ 土人 ” ,沒見識,不知外間世界如何,但萬萬想不到港人從廣東跑到廣西,看到 “ 民族好東西 ” ,誰知買來送人的卻是一批 “ 機械車花 ” 的時下量產行貨,不單毫無民族色彩可言,就連手工也沾不上邊,不過收禮之人也未必知道事物真象,算是不幸中之小幸吧。

        

        港人愛金,內地人也愛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愛金。愛金,定會知道機械量產是提高利潤的有效法門,而且愛金者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甚至視為大道。不過,現在連民間工藝品也要轉型到機械量產,以致民族的文化遺產面臨絕跡於世,而社會祇謂是大勢所趨,奈何。祇嘆我這個執著於原真性的小老頭不肯隨流順勢,獨自為看不到民族工藝而哀傷,這叫活該。

        

        幸好上天待我不薄,讓我出生在電腦世代之前,教我有機會在機械妖怪佔領世界之前得見民族工藝的最後一線餘輝。看看這腰袋,真絲人手繡花,絲線幼細,針工緊密均勻,構圖簡潔流暢,顏色絢爛,直率天真,最可愛的是件件不同款式,就算是圖案相同,但顏色和上下的襯布也有分別,這就是人手製作的可愛之處。看著這樣的民工工藝品,彷彿可以感受到那民族的率直、單純和熱情,更感受到他們對天地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這樣的工藝品,才真正具有民族色彩。可惜這一切都要消失了。

        

        任何商品的出現或消失都離不開供求的關係。機械量品之所以出現,元兇是人的貪婪。人工手製品的消失,原因主要有二:一,從事這門工藝辛苦而入息微薄,工人難以維生,年青一代多出去大城市為前途拼搏;二,具備鑑賞力的消費者消失了。第一項原因甚易理解,當然提高價格或可改變情形。然而手製工藝品的價格是難以提高的,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已沒這能力去欣賞民族工藝品的內容。不去說深層的內容,消費者連機械車花這表面的東西都沒能力看出來,人手繡花的價值自然也沒人懂。沒人懂,就沒人肯以較高的價錢買,在這情形下,人手繡花何來有生存空間?

        

        所以我說,在民族工藝品消失之前,率先死去的是人的鑑賞力。嗚呼哀哉。

        

        IMG_20170611_235815.jpg  

        

        看看,兩件繡片上下的織帶也是人手編織的。如同繡片一樣,這些織帶也是件件不同。

        

        IMG_20170611_235853.jpg  

        

        (以上乃私人收藏)

        

        IMG_20170612_215303.jpg  

        

        廣西少數民族(苗族?)手工繡花局部

        

        IMG_20170612_214920.jpg  

        

        IMG_20170613_113733.jpg  

        

        面積相若的數控車花量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1001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