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攝影漫談

  

  DSC09529.JPG  

  

  閒說技術

  

  日前購入新鏡頭,少不免在住處附近拍玩一番。

  

  我發覺我常在夜間拍攝,也不知我前生是否蝙蝠或狐狸的夜出動物,我就是喜歡夜裡的世界。拍了這幅街燈下的樹,喜歡那種氣氛。記得以前在雅虎時代,有網友跟我爭拗甚烈,說技術並不重要,網友要說的是:「感情(或是內容)更重要」。我絕對同意內容最重要,不過我還是要說,技術很重要。

  

  技術是表達心中意思的手段(或是手法、方法、途徑……)。沒足夠的技術,心中的意思就沒法表達得淋漓,甚至沒法表達得準確。拍上面的這幅「夜樹」,說難不難,說易,也不容易。這照片若是採用自動模式或場景拍攝,恐怕很難拍出當時的光暗和氣氛。這照片是用手動曝光和手動調整色溫拍攝的,當中的技術,不是如何測光如何做白平衡,而是為了甚麼去調節曝光和色溫;而最基本的技術要求,我想就是要有能力將實際環境的光暗顏色拍攝下來。在我眼中,這是攝影能力的 ABC 。

  

  不過,相信不同意我這論調的大有人在。在現時攝影圈內,影友眼中的技術是指「拉爆」、「化景」、「飛燈」、「多重曝光」、「高速攝影」、「紅外線攝影」等等等等數之不盡。各人頭上一片天,他的雨前龍井未必是她的所好,不同的人對技術當有不同的理解。不過茶終歸也是茶,攝影終歸還是攝影。攝影來自身邊的光影,攝影將鏡頭前的世界告訴觀者。忘記了這大前提,忽略了這大前提,襲時風而自恃,攝影就變成鏡頭馬戲,掌聲雷動的背後,獅子不再是獅子,老虎不再是老虎。

  

  很多技術高超的大師都就技術及技巧發表過個人心得。無他,祇是希望學人不對此有所誤解,導致迷途而不知歸。轉錄邵頌雄在「黑白溢彩」一書中提及鋼琴巨人荷洛維茲的一段小故事:「荷老晚年時於法國演出,一心想跟年輕一輩的法國鋼琴家作交流,提點他們在演奏上應當注意的地方。其中一位鋼琴家竟然不識趣,一味就祇是問他怎樣練習來鍛鍊出他那樣偉大的技巧。一向脾氣甚壞的荷洛維茲聽了,甚為光火,便在鋼琴上一個一個和弦大力彈下去,負氣地說就是這麼樣練,然後拂袖離去。」這一段小故事說出了一個事實,技術高超如荷洛維茲,仍不屑人嘴上祇掛著技術技巧。內涵至上,這道理放之於萬事皆然,祇可惜肯聽的人不多。真的不多。

  

  日前在書店看到一本談攝影的書,書名「攝影的關鍵思維」,作者:大衛.貝特。這書特別之處在於全書沒有插圖,沒插圖的攝影書少見吧!不過恐怕這書在香港不會有好銷路。

  

  說了一大篇,忘了提時下最流行的一種技術:「全自動」。不要笑,懂得何時用全自動已是一種技術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1001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