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攝影漫談

        

        閒說構圖              (六)

        

        構圖絕對是一個對智力有高要求的心智過程。

        

        抓住題材,舉起相機,接下來,怎樣構圖?左看右看,顯示屏上的影像總像有點不够好,但又說不出是甚麼問題,搞來搞去,總是覺得不合意,這箇中感受,真是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

        

        中國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可能對影友在構圖方面有所啟示。韓愈在月夜裏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勸賈島把「推」改成「敲」,這就是著名的「推敲」的故事,後世人遂將「推敲」喻作咬文嚼字之美舉。構圖,就是對畫面作處理,作推敲。影友在構圖時如果能細心推敲,定能在構圖方面有所精進。然而,究竟是「推」好還是「敲」好,影友如何決擇?這就帶出一個構圖、甚至是攝影的核心問題:一切仍看影友的內涵、品味、性情和智慧如何。

        

        賈島的詩究竟該用「推」還是用「敲」,其實只有賈島自己知道。韓愈認為「敲」字較好,可能「僧敲月下門」在朗讀上會較為清亮,但「僧敲月下門」的動作相比「僧推月下門」就會顯得促點,而且敲門的聲音也敲破了「鳥宿池邊樹」的寧謐的夜景,有得有失,這就是選擇。不過,最重要的是,賈島寫這詩時他心中所見的是怎樣的一個意境?如果他想的是「僧推月下門」,那麽,縱使「敲」有更清亮的聲音,卻也不是表達賈島心中意境的最佳選擇。

        

        賈島詩中的「推」字改成「敲」字,詩中意境即起了微妙的變化。此理放到攝影構圖上,其理亦然。要知畫面上每一個細節都絲絲緊扣,關係微妙,只是有人看到,有人看不到而已。畫面構圖稍有改動,牽一髮即動全身,畫面的意境亦應而生變。舉起相機,細心觀察,用最好的方法,把心中的感展露出來,這就是構圖的本意。

       

        不過,如果影友本來就沒有對要拍的景物有過甚麼感覺,心中也沒有浮現過甚麼意境,那麼,在構圖上的推敲就簡單多了:沒有所謂對錯,影友可憑自己喜歡,在對角構圖S字構圖金字塔構圖等等等等中作個 multiple choice ,多項中選擇其一,那些全都是漂亮的東西,出來的準有個譜。

        

        

        

        後記:這篇,上載後到一年之後,於五月二十九月的總瀏覽人是九人。這人數該反映了一些甚麼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1001n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