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性遇上浪漫
不是偷
在短期舖位店裡看到這書,平,買下來。
買這書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貪平,而是為了書中的內容和部分照片。
朋友好奇,定會問我:「你也有看得上眼的內容?」我怎會沒有看得上眼的內容?起碼這書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書主要是發表了「攝影新概念」,即「攝」和「影」。「攝」是實攝,「影」是幻攝,所以著名就叫「實幻並恆」。翻開內頁:
「咦?這不是……」不是不是,人有相似物有相同,兩幅照片相似又有何出奇。不過這書的好幾十幅照片和好些文字,教我憶起 2009 至 2010 年間的一些舊事。
2009 年夏天,我陪朋友去上攝影初階課程。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的確是初階課程,祇因朋友跟我學攝影,但卻嫌我又嚴又惡,結果我帶朋友出去上攝影課,讓人家教,到朋友有不明白的地方才問我,這樣大家安樂。課程不談,反正大家知道會是怎的一回事,朋友說以後也不會再報讀外間的課程了。至第四課,課題是快門。課後要交功課,甚麼長時間短時間曝光等等等等。我上課已悶得要死,還要我交慢快門拍流水拍行人鬼影、搖鏡拍汽車?不,這種照片我拍不出,我寧可上台表演扮白癡。我的照片是我的心語。
功課還是要交的。我在晚上用搖鏡拍了天花上的燈,三幅一組,名為「時間之河」,上載到主辦機構的網站,也上戴了一些文章,其中有「攝影前,多想一想」,是一篇淺談攝影哲學的文章。所有班上的同學都是用這方式上載功課的,網站也載有導師和師兄師姐的作品促進交流,因為這是個公開平台,所以看到我的照片和文字的人到底有多少就難以估計了。同年聖誕,網上突然出現大量搖鏡的照片。在此之前,搖鏡的運用主要仍是在拍賽車或飛鳥等高速移動的主體,以期 “線化” 背景以表達速度和突出主體之用。用慢的快門速度作為繪畫的手段,在香港的攝影圈,這陣風是首見於 2009 年的聖誕。
09 至 10 年間,我在雅虎的 Blog 上寫過一些關於攝影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用故事形式討論攝影與畫之間的異同,即拍攝與及用拍攝手段來製造畫面的分別,而文章所用的照片,就是用搖鏡手法拍出來的一幅 “光畫” ,畫面跟上面拍書內的照片那種畫面是同個餅印。10 年 7 月,我用搖鏡手法拍了一幅人像(可以說是人像嗎?),該照片亦上戴到我的 Blog 上,小貓、蔚藍和其他常到訪的朋友一定對這照片有印象。這樣的照片在書中為數亦不算少,別忘了書是 14 年 7 月上架,內容是於 13 年中發表的,即我圖文上載的兩三年後。
一直以來,我對攝影和繪畫的關係持續的進行探索和反思,亦多次在網上向同好善意的表達攝影的遠大方向。當然, 10 年期間,我仍未全情投入寫作關於攝影的文字,祇有間中提到攝影與其他藝術媒體的關係,反而在當年覆朋友的回應中,就直接了當的將我的攝影哲學掀示出來,可惜聽的人不多,這些內容反而可能已被無名的讀者拿去用了。
上面的書初版印於 2014 年 7 月,裡面文章標的日期是 2013 年 1 月,文章的內容不多,每內容頁的文字每頁約為一般 blog 文的長短,而且以多是標句形式,其中有些佔用單一頁,配上較大的字型以顯示其重要性:「攝影最大的魅力就是要求攝影人的文學水平、藝術水平、攝影水平在同一瞬間表現出來: “ 要影甚麼,怎麼影 ” ?」小貓、蔚藍,還有 Wendy, 你們聽我說類似的話多少次了?你們早已懂背誦吧?還記不記得我常提要發展一套屬於 “中國人的攝影 ”?有記性的朋友此刻當在發出會心的微笑,是的,是巧合的,書中也提出這個作為全書的結語。
有幾會看到這書的朋友,千萬不要以為是作者抄我或是從我處偷橋,細看書中文字就知道作者的目標是 “ ……尋找 ‘ 紀實 ’ ‘ 藝術 ’ 并恆的攝影作品,尋找代表個人風格并能超越視覺本身的 ‘ 攝影美 ’ 作品。”,我可沒有說過這些,幸好沒有。好多時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相同的說話和文字也並不為奇,在西方出現畢氏定理之前,中國的周髀算經不是記有勾三股四弦五的算法嗎?既是如此,我為甚麼又要提到我那芝麻蒜皮的舊事呢?哦,還不是因為我自卑,怕朋友看扁我,現在幸好有這書給我作個攀附,我就可以挺起胸膛的向朋友說:「大師也是這樣說的」。
自從我轉到這裡繼續寫作,我已寫有不少探討攝影多文章。如果他朝我看到些內容跟我的文章相類的甚麼攝影構圖新新新思維、攝影新新新概念……等等的甚麼甚麼書,我是否應該放下文字被偷的想法,而是為自己的文字可以成為他人成長的養份而感到榮幸?可知,偷,早已是個過時的用字,現代人們祇會學究的說他們從某某處獲得啟發,所以,即使出來的文字和意思可以九成九相似也是無妨。
不過,人是永遠不會洗手不偷的,偷情偷心的大有人在,何況區區偷幾行字偷幾篇哲意?
後記:這篇文章不是寫給外人看的,而是寫給這園內的幾個朋友看的。在我的構圖連篇中我已說過,網上侵權猖獗,有人覺得是我自大,也有人對我的攝影嚏之以鼻。其實我身邊實在沒有多少個朋友有心去了解我的攝影。也許是上天愛玩,教我昨日踫上這書,而且被我十元買下,不知上天是否在笑我,說我的東西會被 “ 這個級數 ” 的攝影人拿去用。何解?我的東西被 “這個級數 ” 的攝影人拿去用並不一定是件光榮的事吧?又,書內扉頁載謂,此書更 “被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七所學府永久收藏上架 ” 云。
誰說攝影不寂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