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攝影漫談
再看紅雲
前一陣子寫了「紅雲 聽楊雪霏」,到現在已一星期多了。在這接近十天的日子裡我又經歷了很多事(在我平淡的生活而言算是很多事吧)。我在網上搜尋楊的短片,又 “ 追 ” 到了楊的兩張唱片,就是聽得我心驚神恍的 Concerto de Aranjuez 和楊最新錄音的 Heartstring 心弦。在這幾天內,我又買了幾本書,有攝影的,也有音樂的。攝影的,在前篇已略為談及。音樂的一本,是一位世界級炙手可熱的中國器樂家(不公開這人姓名和彈甚麼樂器),我對我不怎接受(有爭議)的藝術人總會想從他/她們的藝術範疇以外多了解一下他/她們的性格、成長,與及對藝術的體會等。結果如何?可能會在「楊雪霏 - 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一文中一并提及。但這幾天來,帶給我甚多歡樂的,卻是住所前面的一棵鳳凰木。
五月是鳳凰木的花期,今年夏初下了幾場大雨,充足的雨水令鳳凰木開得特別燦爛。我這幾天出門時都特意繞到樹旁,靜心的欣賞這朵地面上的紅雲,當然也為她拍照。有朋友說花樹難拍,花樹的花更難拍。朋友說,總是覺得拍不到樹上的花的味道。唉,在我而言,其實甚麼都難拍。說句笑話,(真的祇是笑話,大家千萬不要計較):不知主耶穌是否愛攝影,但他的最後七言,卻是對影人有極大啟發。“ O Father, forgive them.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 用香港的口語翻譯過來,就是 “ 佢哋都唔知自己做(影)緊乜 ” 。
為何我說 “ 佢哋都唔知自己做(影)緊乜 ” ? 這先要由 “ 美 ” 說起。美,可以說是一種直覺。某甲看到一朵花,覺得這朵花美,這感覺是很直接的,是不需要經過思考的,他也不需要為自己的感覺冠上任何解釋,因為這是人應物象的出現而產生的心靈反應。不過,如果甲舉起照相機拍下花朵後,覺得他拍出來的花沒有他看花時那種感覺,這時候問題就浮現出來了。甲看花時覺得花美是直覺,拍了照再看而覺得沒有把感覺拍出來是個比較,即是將照片跟看花時的直覺比較,如果甲沒有較深入的去理解自己看花時的感覺,即是沒有較深入的去理解眼前事物的種種、理解自己對這種種的心理反應,那麼,他的照片就祇有直覺的 “ 拍攝意識 ” ,這樣也就 “ 未必 ” 能夠將這些存在於較深入層面的 “ 種種種種 ” 拍攝下來。所以,將一個記錄下來的影像跟心中對那事物的直覺作比較,很難會吻合吧?
我在以前的文章和回朋友的回應中曾經好幾次提到,攝影是一個對思維的要求很高的活動。攝影不單要用手用眼,更重要的是用心用腦。腦指理性,心指感性。今天不談心。失望吧?拍鳳凰木,我不會去拍花的近攝。原因很簡單,鳳凰木高大,她的花又在枝端葉上,平時我是沒有機會近距離觀賞這花的,所以,覺得鳳凰木美這直覺並不來自這花的形,而是來自她火辣的紅,來自她團團簇簇的密不透風的花冠。當然,直覺的誘因會因人而異,我在這裡祇是做個例子而已,朋友毋須認同。當我意識到能誘發我那 “ 美 ” 的感覺的誘因時,我就不單是覺得鳳凰木美,而是跨一步的,慢慢從感覺進入到 “ 欣賞 ” 的層面裡。在這層面裡,我不單是覺得鳳凰木美,我更知道是她的哪種特質令我心靈產生美的感覺,我會重複的在這物象和感覺中徘徊,享受著這人與物合而為一的和諧和滿足。我如果能夠拍下我理解到的鳳凰木觸發我心中美感的那種特質,那麼,我拍的照片該能把鳳凰木那觸發我心中美感的那種特質重現出來,也就是鳳凰木的味道。話說回來,我之所以不會去拍鳳凰木的花的近攝,因為在我心中並未出現過任何跟單獨一兩朵或三數朵鳳凰木的花有關聯的感覺,也就是說,我從沒感覺過在近距離下看鳳凰木的花到底美不美,這又教我如何用近攝拍出味道來?
攝影的一切,向外是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向內是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攝影不能更進一步,祇因為 “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 。
留言列表